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微信

微博

当前位置:主页>新闻中心>详细
辅导员成高校最尴尬的“老师”?

     在高校里,他们是“保姆”,牵挂学生的身心与生活;他们是“万金油”,帮助学生求解日常遭遇的方方面面难题;他们被叫作“老师”,但许多人无法登上讲台,身份“尴尬”。他们就是高校里的辅导员,常常被误解的一个群体。

 

    “24小时在线大管家”

    周五晚11点,云南某独立学院辅导员李牧(化名)还在接听学生电话:“我们会按照学校文件公平公正地执行,绝不会出现走后门、拉关系的情况,请你一定放心。”李牧苦笑着告诉半月谈记者,这段时间搞综合测评和贫困生认定,有些同学担心不公正,经常来问。

  “迎新生、带军训、走访宿舍,每天要填十几份表格……”说起近期的工作,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调侃自己快成“表”姐了。

  “辅导员就像大管家,什么事情都要管。”广州某高校辅导员曾慧(化名)说,上课查迟到、早退,晚上查寝、排查夜不归宿,周末组织活动,更不必说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状态。

  对此,李牧深有同感:“从学生宿舍换床位到毕业离校都要辅导员签字,半夜遇到学生生病、打架等突发问题,更得第一时间去处理。”

 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,手机24小时开机是辅导员的基本要求,很多人自称是“24小时在线大管家”:“学生夜不归寝,我们担惊受怕;知道有学生生病,比自己生病还紧张。”

  “辅导员既要当好理论教育家,又要做学生工作的思想家;突发事件他们是冲到第一线的实干家,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则要当好心理学家。”云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拥军说。

 

    不上课的教师,没待遇的干部

    按照教育部2017年出台的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》,辅导员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、党团和班级建设等9条。但在现实中,许多辅导员承担的工作远不止于此。

  受访辅导员普遍反映,除本职工作外,他们还要挑起学校或院系的多副担子,党支部、团委、工会的任务都得出力。“宿舍分配、收水电卡要辅导员出面,就连清理寝室资产都要我们一个个凳子去数、去搬。”曾慧说。

教育部规定,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低于1:200,但一些高校难以实现。李牧平时要带400余名学生,每周走访一次学生宿舍就要花不少时间。

  “尴尬的是,辅导员属于教师却不任课,要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比较难。”湖南某高职院校辅导员彭月(化名)说:“学生评优、评先进、入党等工作都属于矛盾较集中的领域,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纠纷。一旦学生有疑惑不满,首先要质问的就是辅导员。”

共2页: 上一页 1 [2]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