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微信

微博

当前位置:主页>新闻中心>详细
《我和我的祖国》:“我”和“我的祖国”之间的抉择


七部短片组成一部电影这个想法,实在算得上非常冒险。但是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偏偏成功了。这几年主旋律影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上升,这是一个原因。在大时代大背景中,如何用小人物的视角去切入,是它吸引人的另一个重要的点。下面将从七个部分分别聊聊这七个短片。

 

《前夜》

《前夜》背景是开国大典这样的大事件,选取的人物虽然说不是什么小人物,但是对比那些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们,林致远实在算得上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。矛盾的点在于,他的工作却不是那么不起眼。新中国第一根电动旗杆,说大不大,但是一旦出了错,后果可想而知。于是,林致远为了保证旗杆不出错,利用自己按比例建造的旗杆,不断试验,发现问题解决问题。故事的走向和结局都是可以预知的,但是观众还是难免会沉浸在那紧张的气氛之中。管虎导演对节奏的把控能力可见一斑。

 

《前夜》这个故事实在太适合放在第一了。这种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,虽然老套,但是着实管用。短片就在这个模式下,无时不刻在处在紧张的氛围之中,能够将观众很快带入到情境之中。

 

《相遇》

《相遇》这一部短片真是一言难尽。在七部短片中,它可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部。甚至很多人走出电影院,根本不记得还有这么一部短片。

 

我认真思考了很久,这部短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。然后我想到,片名叫《相遇》,导演似乎是想将全部的矛盾都放在相遇这一场戏上,来增强戏剧冲突。但是前面大段研究所和医院的镜头,是为了什么呢?

 

照我看来,要么完全舍弃之前的镜头,通过戏剧的三一律来增强这一场戏的感染力。要么,将前面的研究所和医院的镜头,都换成两人相识相恋的镜头,这样观众还能有一些代入感。到了两人相遇之时,男主想说却不能说的压抑,女主等待三年的委屈,观众都能很快理解。无需多么煽情的音乐,也不用什么生离死别的桥段。两个平凡人之间的感情,在大背景下的无奈,就足够感人了。

 

《夺冠》

徐峥导演的这部《夺冠》,可以称得上是黑马了。它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讲述了一个最接地气的故事。联系到女排夺冠这样的大事件,又丝毫不突兀。最为出彩的一点,其实是它主题表现的方式。

 

等到最后小男孩做出选择的时候,观众自然能够理解,他不是为了什么国家荣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。毕竟,那么小的小孩,很难将家国情怀理解透彻。而促使他做出决定,去扶天线的因素,恰恰是那些看起来一直是小男孩追求爱情阻力的吃瓜群众。正是他们对女排的热情,让小男孩感受到了女排夺冠的伟大。这也就是这一部短片的精妙所在。本已经是侧面表现的小男孩,从吃瓜群众身上,才侧面了解了女排夺冠的意义。女排虽然贯穿整部短片,却从未喧宾夺主。整个事件的发展,却都是因它而起,因它而终。

 

《回归》

《回归》也是一部输在叙事的短片。中方和英方就0点0时0分是升中国国旗还是降英国国旗,进行了激烈的谈判。这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。参考《前夜》里的时间线,这种叙事讲好了就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。但是《回归》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。

 

是的,它太平淡了。争分夺秒没有拍好,中英矛盾没有拍好,刻苦训练也没有拍好,最后成了大杂烩。到了最后,我只记得任达华和惠英红年轻的时候真是秀气,以及,最后升旗手踢的正步真是整齐。

 

《北京你好》

观影之前,观众最熟悉的肯定是《北京你好》这个短片。预告片几乎全是葛大爷的镜头,其中展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叙事风格,极其接地气。而上映之后,它又几乎没有偏离观众的预期。

 

张北京这个角色仿佛是为葛优量身打造。不正经、喜欢臭显摆但是热心善良,这样一个人物是自带主角光环的。因此,他得知小男孩的父母死于汶川地震后,将自己的门票转让这一行为,是完全可以预见的。这时,吸引观众的就不是情节的发展,而是这个人物的特性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短片通过这个从汶川来到北京的小男孩,将2008年的两件大事串联起来,也是一个惊喜。它提醒着人们,那年的中国除了欢呼和奖杯,还有灾难和泪水。奇妙的是,虽然这么说起来主题会很沉重,但是管虎导演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讲述这么一个温情故事上面,没有刻意沉重,也没有可以煽情。一个平凡的小人物,才因此呈现出了异样的光彩。

 

《白昼流星》

《白昼流星》是七部里争议最大的一部了。甚至不少人直言不讳,总导演陈凯歌导演的这部《白昼流星》,成为了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最大的败笔。在观影之前,我对争议电影的理解,一般都是部分人看不懂导致的。但是这次,陈凯歌真的得背锅。

 

最初看预告片,《白昼流星》的那部分其实很惊艳。说草原上有一个传说,能看到白昼流星的时候,这片土地就能脱贫致富。当神舟飞船与白昼流星联系在一起,宇航和扶贫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命题,就被巧妙地联系了起来。但事实上,这部短片对两个命题的关系处理得很糟糕。

 

至于我上文谈到的“我”和“我的祖国”这一对矛盾,更是完全看不出来。这两个人简简单单浪子回头,他们放弃了什么?牺牲了什么?都没有。牺牲的是老知青。因此,这两个人完全立不起来。整部短片垮掉,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。

 

《护航》

《护航》作为整部影片的压轴之作,其实显得平实了些。它的问题与《相遇》类似——导演总是在跑题。《护航》的矛盾同样很巧妙。一个实力非常强的飞行员,却要在阅兵中承担备飞任务,一般人可能都无法接受。而真的有一个机会摆在她面前时,她却放弃了。这个故事本可以讲得更好。

 

但是影片中大量出现的,是吕潇然童年的闪回。不说没有意义,至少跟主题是不太相关的(虽然张子枫演得真的很好)。在短短二十分钟左右的片子里,想要玩出花来,又不紧扣主题,实在实在太容易出问题了。

 

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七部短片,或者说绝大多数这类主旋律的影片,其中的矛盾其实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,那就是面临“我”和“我的祖国”这样矛盾的抉择时,该如何选择。只有面临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抉择时,小人物才能真正打动人心,散发英雄的光芒。